华体会平台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华体会平台
咨询热线 010-65815258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故事里的恩施·舞阳坝篇

来源:华体会平台    发布时间:2025-04-26 18:37:11

  “采用板蓝根、柿子、栀子果等,可以染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西兰卡普的代表性传承人谭艳宾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民间传统文化跟现代的时尚商品融合,让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能够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两个山里姑娘的大梦想。谭艳华、谭艳宾姐妹俩用创新激活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将“恩施的礼物”送到了五湖四海。3月10日,记者来到湖北允曦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探寻谭艳华、谭艳宾姐妹俩追梦创业路上的故事。

  走进公司一楼展示区,披肩、围巾等各类新产品融合植物染色技术,精美的纹路、艳丽的色彩,引人啧啧称奇。

  “这款手工织锦披肩,纹样叫做万字流水,一个个的万字连接起来、行云流水,它代表着吉祥如意,有着连绵不断的寓意……”出生于1984年的妹妹谭艳宾健谈,说起西兰卡普滔滔不绝。年长一岁的姐姐谭艳华沉稳,偶尔插话补充。

  西兰卡普可译为“花铺盖”,最早在《后汉书》中能够正常的看到相关记载,秦汉时期成为纳贡名品,成熟于唐宋,精于明清。2006年,西兰卡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踏入社会的姐妹俩穿着西兰卡普“跳”到了武汉,向外界展示舞姿的同时,也让西兰卡普走进了大众视野。看多了外面的世界,她们对传统服装的表达欲越来越强烈,毅然辞去舞蹈工作。

  如何在传统服饰中融入地域特色?2014年起,姐妹俩买书研学、四处走访找寻答案,足迹遍布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016年,穿着时尚、青春靓丽的姐妹们走进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几经周折找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老人家答应收徒传艺。那天恰好是七夕,姐妹俩戏称:“我们变成织女了。”

  “当时,她认为我们简单学学就走了,房间里连电扇都没放一把。”谭艳宾说,姐妹俩起早贪黑地坐在织机前挑纱、引线、打结……

  “师傅您去忙,我们再织一会儿。”姐妹俩如此“坐得住”,引得刘代娥频频点头。

  一个多月时间“脱产”学习,姐们俩的言行打动了刘代娥,认定她俩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人,把绝活技艺倾囊相授。

  “当时天气热,每天全身汗湿,很累。”谭艳华事后得知,刘代娥为了考验姐妹俩,故意没给她们降温设备。

  “化危为机,积蓄力量。”谭艳宾说,恰逢特殊时期,姐妹俩一人一台织锦机,打造出“西普允曦”服装品牌。

  她们渐渐发现,没有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眼前的家乡近乎陌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姐妹俩几乎无所适从。当时,同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西兰卡普面临着传承难、与现代需求脱节、市场化不足等问题。

  建基地、遍访老师傅、培训织锦技师……姐妹俩想方设法寻找和培养志同道合的人……渐渐地,从村民到大学生,感兴趣的人慢慢地多,“朋友圈”慢慢扩大。

  “168人报名。”谭艳华介绍,前不久舞阳坝街道组织辖区居民学习了西兰卡普织锦技艺,后期再进行第二轮系统培训后,公司设置“妈妈岗”,产品计件回收。

  “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该用产品本身打动人。”谭艳宾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为自己织的“花铺盖”,粗糙感、鲜艳的颜色搭配不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

  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姐妹俩调整织锦更细密的经纬线,加入真丝线。在反复尝试后,包包、首饰、披肩、汽车头枕、雨伞等100多款符合现代应用场景的产品被开发出来。她们还开发出“太阳染”将柿子榨出汁液、做成染料、染出花纹,这种回归自然的传统植物染色方式,逐步被姐妹俩纳入到西兰卡普新产品设计中。

  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姐妹俩发现,传统的织机需要手脚同时操作,残疾人朋友使用极为不便,这引起了她们的思考。

  “手脚都可以操作,上半部分拆解后,可以单独放在桌面上使用。”谭艳宾说,请了三个师傅,花了一年时间,成功将传统腰裹斜织机改成了轻便的脚踏课桌式“两用织锦机”。2023年7月,该发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依托脚踏课桌式“两用织锦机”,姐妹俩将西兰卡普带到了更多年轻人中间,从小学到大学、从国人到留学生。谭艳宾介绍说,每年都有5000多人参与西兰卡普的研学和体验。

  “壮锦、土锦、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恩施的土锦产品丰富,值得学习。”2023年,广西百色一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老师来到恩施,找到姐妹俩,学习土家织锦技艺,用于研学结合。

  2023春夏上海时装周微光聚力论坛中,姐妹俩携手西兰卡普,分享创业故事,搭建起民间传统文化与时尚前沿的桥梁。迪奥公司现场签订供应商协议,采购手工披肩。

  谭艳华(左三)、谭艳宾(右二)在上海时装周微光聚力论坛分享西兰卡普文化;受访者提供。

  2024年,在新疆尔族艾德莱斯绸研学现场,“两用织锦机”引起了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两用织锦机”相比艾德莱斯绸原有的织机,更为轻便小巧、操作简单便捷,让艾德莱斯绸的编织更方便快捷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留了艾德莱斯绸的特色和风韵。

  背上“花铺盖”,她们成为行走的彩虹。五年来,姐妹俩先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妇女教育主题会议、中国国际时装周、广东时装周……入围2024金砖国家女性创业大赛总决赛,累计参加各类活动52场,在推介西兰卡普的道路上不遗余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被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今年2月27日,姐妹俩携西兰卡普文创产品赴京学习,实现历史文物与现实产品的“对话”。“启发了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增强了进一步将西兰卡普打造成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品牌的信心和决心。”谭艳宾表示。

  付出总有回报,坚持终有所得。姐妹俩和西兰卡普一道,一路艰辛一路歌——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代表性传承人、恩施州技能大师工作室、湖北省“工友杯”首届“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十佳绝活奖、湖北省“荆楚工匠”,西兰卡普基地被恩施州民宗委授予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梭花布”系列文创作品获恩施土家女儿会定情物创意设计大赛金奖、西兰卡普手工披肩获得湖北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西兰卡普手工披肩、四十八勾围巾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

  2023、2024连续两年,由湖北允曦文化发展艺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西兰卡普围巾、雨伞、包包等组成的“新春暖心包”,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侨联、湖北省侨办及有关使领馆共同寄赠到新加坡、爱尔兰、奥地利、巴西、瑞士、德国、柬埔寨等国家,为海外侨胞送去新春祝福。

  “‘恩施的礼物’香飘四海。”谭艳宾说,希望通过西兰卡普文创产品走向海外的契机,让更多人看见、了解、喜欢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返回列表】
友情推荐
友情推荐
集团邮箱
华体会平台

华体会平台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8号

邮政编码:100026

咨询热线:010-65815258

电子邮箱:ghjt@bjghjt.com

举报电话:

65812299

举报邮箱:

ghjtxinfang@163.com
华体会平台 扫一扫关注华体会平台
©2018 华体会平台-华体会HTH网站登录-hth华体育官方入口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43767号-1   技术支持:华体会平台   网站地图 XML